DB41∕T 2697-2024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

ID

2C8724368EB049E49FE0E0BCBACAA5D6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65.020.20 65.020.20,CCS CCS CCS,B 20 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2697—2024,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2024 - 07 - 26发布,2024 - 10 - 25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1/T 2697—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1,5 栽前准备 栽前准备 栽前准备 ...1,6 栽插 .. 2,7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2,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 3,9 收获 .. 3,10 贮藏 ...3,11 生产记录与追溯 生产记录与追溯 生产记录与追溯 生产记录与追溯 ..3,DB41/T 2697—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付立、陈彦杞、高军、魏党振、田兰荣、刘娜、翟俊、罗俊丽、杨宁、王斌章、悦祥营、李春娇、潘旭、毛英魁、井志光、李善奎,DB41/T 2697—2024,1,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甘薯的产地环境、栽前准备、栽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生产记录与追溯,本文件适用于鲜食甘薯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3339 甘薯贮运技术规程,DB41/T 905 甘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鲜食甘薯,具有糖分含量高,口感干面、软糯、香甜,食味佳、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直接食用或蒸煮、烘烤的甘薯,4 产地环境,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土壤、灌溉水应分别符合GB 15618和GB 5084的要求,5 栽前准备,品种与薯苗 5.1,选用具有鲜食甘薯特征特性及丰产性高的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品种。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茎节粗壮有韧性的健康薯苗,整地与施肥 5.2,DB41/T 2697—2024,2,春薯宜于上一年秋季或当年栽前深翻土壤,夏薯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施肥,翻耕深度30 cm左右,结合深耕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 kg,养分配比因土壤肥力而定。也可按照当地农技部门发布的测土施肥推荐施肥方案进行。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起垄覆膜 5.3,大垄双行,垄高25 cm~35 cm,垄宽100 cm~120 cm,垄距80 cm,株距30 cm左右,小垄单行,垄高25 cm~30 cm,垄宽70 cm~80 cm,垄距60 cm~90 cm,株距20 cm~30 cm,先覆地膜,后栽插薯苗。春薯宜使用白膜或黑白膜,夏薯宜使用黑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块,可在机械起垄覆膜时铺设滴灌带,6 栽插,栽插时间 6.1,依据市场需求,实行错峰栽植,最早可于土壤耕层10 cm地温稳定在16 ℃以上时进行栽插,最迟不晚于6月底,栽插方式 6.2,采用斜插法、平栽法。选择健康薯苗,苗龄40 d,苗高30 cm,移栽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薯苗进行消毒,把薯苗基部6 cm~8 cm段浸泡10 min~15 min,再将基部蘸泥栽插,栽插密度 6.3,每亩4 000~5 000株,7 田间管理,查苗补栽 7.1,栽后5 d~7 d及时查苗,发现缺苗立即补栽,除草 7.2,及早中耕除草。化学除草使用的农药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的要求,灌排 7.3,薯苗栽插后及时浇护苗水,生长期间要注意抗旱,收获前15 d应停止浇水,实行水肥一体化的地块,分枝结薯期遇干旱及时灌水,促进分枝及结薯;薯块膨大期,遇干旱应每10 d灌水一次,直至旱情解除为止,雨季遇到田块积水应尽快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追肥 7.4,DB41/T 2697—2024,3,中后期每亩宜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30 kg进行叶面追肥。对有早衰趋势的田块,每亩宜用0.5%尿素溶液30 kg进行叶面喷施补肥,实行水肥一体化的地块,每亩用5 kg~10 kg高钾水溶肥随水滴灌,控旺 7.5,薯苗封垄80%,出现徒长趋势时,可采用提蔓、拉断不定根,进行人工控旺,也可施用7%调环酸钙?烯效唑悬浮剂30 mL~50 mL兑水30 L~50 L进行化学控旺,控旺效果不佳的,在封垄前可再喷施调环酸钙?烯效唑进行控旺,药剂控旺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28 d。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要求,8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按照DB41/T 905规定执行……

……